1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2、日极则仄,月满则亏。物极则反,命曰环流。
3、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4、所求多者所得少,所见大者所知小。
5、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
6、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
7、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
8、三十辐,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9、有生于无,实出于虚。
10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11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
12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身退,天之道。
13、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若,哀者胜矣。
14、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;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
15、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
16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17、而富者,富者未必盗;有廉而贫者,贫者未必廉。
18、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19、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20、筌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
21、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22、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23、能至于无乐者,则无不乐;无不乐则至极乐矣。
24、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
25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26、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爱国治民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。
27、道德,天地之神明也。天地,道德之形容也。
28、目见百步之外,不能自见其眦。
29、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。
1、圣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
2、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复,弱其志,强其骨,常使民无知无欲。
3、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
4、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
5、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6、生命,除了生命本身之外,一无所有。
7、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8、寸火能焚云梦,蚁穴能决大堤。
9、道冲而用之,或不盈。渊兮似万物之宗。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湛兮似或存。吾不知谁之,象帝之先。
10、圣人之于善也,无小而不举;其于过也,无微而不改。
11、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12、合抱之木生于毫末,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13、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。
14、形不得神不能自生,神不得形不能自成。
15、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16、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17、善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18、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,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。
19、惟不求利者为无害,惟不求福者为无祸。
20、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21、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
22、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
23、日,方中方睨;物,方生方死。
24、察见渊鱼者不祥,智料隐匿者有殃。
25、子不如父,留之何用。子强与父,留之何用。
26、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